阅读历史 |

第69章 朕信不过你(1 / 1)

加入书签

“微臣叩见吾皇圣安。”宋应星与徐光启齐声恭敬地行礼。

“宋爱卿、徐先生,平身赐坐。”我示意两人坐下,微笑着对宋应星说到:“宋爱卿,最近这段时间过的可好,看你样子又消瘦了许多。”

“谢皇上挂怀,臣身体无恙…皇上,这次去通州协助信王炼钢,用皇上您给的方法,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首先造了一个炼钢的高炉,经过这么多天的烧制,昨天终于烧制出第一炉钢水,钢水质量上乘,杂质很少,这太神奇了,臣断定,用此方法,大明以后再也不会缺少钢铁了;这实乃国家之福,朝廷之兴啊!”宋应星开心地汇报。

“你们做的很好,辛苦了,不过这事等稍后详谈。”我转向徐光启,面露疑惑的问:“徐先生不是已经告老还乡了吗?怎会与宋爱卿一同来京?”

徐光启微微颔首,解释:“启禀陛下,臣原是来京城这边访友。偶遇宋大人于通州码头,得知陛下渴望贤才,故受邀同来拜见。”

我心中清楚徐光启是明朝末年著名的科学家,也是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数学领域的最大贡献,当属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

军事方面,他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多次上书,希望引进火炮制造技术。他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以及火器与城市防御、攻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他撰写的《选练百字诀》《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著作,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农学方面,他著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还有一本《崇祯历书》,在这个位面,因为我穿越而来,自然就不会有《崇祯历书》了;即便有,也应该是《天启历书》。

这样一位精通军事、算术、农事的人才,我却太不敢用,也不知道能不能用。

原因无他,只因他是一名坚定的天主教徒。

后世传闻,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交情过从甚密,且在他的启发下完成了多部著作的创作。

作为“回报”,徐光启很可能将《永乐大典》偷偷翻译给了利玛窦。而利玛窦则将这些知识带回欧洲,从而引发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这件事不知真假。

个人感觉假的成分很大,因为利玛窦是罗马意大利人,那么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意大利,反而发生在英国?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徐光启和前内阁首辅叶向高等都是东林党人,我的小老弟崇祯就是被东林党人忽悠瘸了,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我可以穿梭时空,能带来许多后世的先进技术,我可不想我带来的技术,转头就被他送给了洋人。

我直视着徐光启,沉声道:“徐先生,朕知道你是一位大才,只是朕能用你吗?”

徐光启也毫不退缩地直视着我,朗声说道:“陛下若信不过老夫,老夫这便回松江府去。”

“回去?”我冷笑一声,“若朕所料不错,宋爱卿应该已经将最新的炼钢之法,告诉了你,是也不是!你是想回去将此法告诉那些天主教传教士吗?让他们用最好的钢铁,打造火枪火炮来威胁我们大明海域吗?”

徐光启听后身体一震,“陛下,老夫绝无此意啊!”

我一字一句地说道:“朕信不过你;天主教的入会仪式,以及对待异教徒的残忍方法,需要朕复述一遍吗?朕倒想问问,你要如何自证清白。”

“陛下想要老夫如何做?”徐光启提高了音调。

“要么将家眷全部迁至京城居住,你出任工部右侍郎,以后大明所有著作和先进技术不可对洋教士言,尽心尽力为朕办事;要么就去诏狱里一直待着吧。”

徐光启听后瘫倒在椅子上,宋应星也连忙跪地请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