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段时间的。」
「或者,我们能够收购,就更方便了。」杨文东笑了笑,又看向方先名道:「老方,你这边的怡和置地股票收购的怎麽样了?」
方先名回道:「养生,目前我手中的置地股票在5.1%,怡和在4.7%,而九龙仓是在8.9%。」
「九龙仓的比例这麽高了?」杨文东心中大喜;
他的目标是置地,但置地是怡和集团的支柱丶也是港府的象徵,自己想收购置地,估计没那麽容易;
那不妨就先对九龙仓下手,相对来说九龙仓规模小很多,可也特别优质,特别是海港城的地皮,面积比黄埔集团的还要大丶且价值更高。
方先名道:「是的,今年九龙仓为了开发手中地产,曾经有过1次公开增股融资,然后我这边抓住机会,扩大我们的股份。
甚至如果不是为了避免被发现,真要是全力收购的话,我现在可能已经收购了10%左右了。」
「今年不少英资的确准备大规模将军地产市场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但这也是我们的机会。」
华资崛起除了杨文东,其他都是靠着房子,甚至杨文东也有一部分产业是依靠地产;
这种情况下华资崛起必然会刺激部分英国资本,他们自然也想着进来分一杯羹;
只是他们不懂地产运营,第一波尝试后都是血本无归,然后被迫走风险低的模式,所以要麽跟九龙仓丶会德丰这样扩股融资,要麽就跟港灯丶太古那样,出售部分土地,换来资金再运营其他土地。
而这样的做法全都便宜了华资,张家就是借着这个机会成为了会德丰的大股东丶郑宇彤借着这个机会拿到了太古的蓝烟囱码头然后建成了未来顶级的商业中心与酒店;
很多华人富豪也从与港灯与太古的合作中收益,最后的九龙仓,也是因为早期稀释太多股份,最终被李嘉成与包玉冈前后盯上,最终怡和痛失九龙仓。
方先名道:「是的,这些英资都成立了专门的地产公司,开发自己的地皮,就是能力不太行,其实我也不太明白,地产业务就算开发赚不到大利润,但也不至于亏损,但这些英资居然能够亏损。」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不用管他们,你们二人记住了,如果有英资出售大片土地,位置合适的话,就主动前去购买;
而一些有着大量地皮的英资公司,比如港灯丶九龙仓这些,如果他们有稀释股份增资的想法,那也给我暗中收购。」
「是,杨生。」方丶郑二人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看了会手中资料,道:「那业务方面,继续保持以前的模式就行了。还有什麽其他事吗?」
方先名回道:「杨生,我这边有一件事,如今股市暴涨,英资从其中赚了不少钱,但港交所现在却以各种名义阻止华资上市;
所以不少华资在协商单独建一个针对华人资本的新交易所。」
「新的交易所?」杨文东猜到了是哪一个,便问道:「这件事谁在背后推动?」
方先名说道:「是一名从美国返回的工商管理学硕士李福兆李生,我们叫他李教授,因为他在英国与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工作过,对这方面很有经验,也有点名气;
所以不少华资都推崇他来负责这个事,而且我也见过他,跟他交流过,也的确有点见识。」
「那这李教授,想要我们做什麽?也参与推动新交易所的成立?」杨文东追问道。
方先名说道:「对,他们是希望我们能够站在他们这边,推动属于华人的交易所成立;
第二就是希望等华人交易所成立之后,我们长兴集团旗下能有几家企业前去上市。」
杨文东轻笑说道:「帮忙推动交易所的成立,不是问题